序號
|
招收單位
|
招收部門
|
崗位名稱
|
研究方向
|
人數
|
合作導師
|
聯系方式
|
崗位職責及任務
|
招收條件
|
1
|
院中心
|
知識服務創業中心-科學計量中心
|
科學計量分析
|
科學計量學
|
2
|
楊立英
|
010-62568693
yangly@mail.las.ac.cn
|
1.開展高水平的科學計量研究(30%工作時間),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研究問題:探索WoS數據庫的學科分類體系自動構建、標引方法;揭示科學活動的普適性規律;改進期刊評價、機構評價的定量分析方法;挖掘專利與論文數據的關聯關系等;
2.參與完成合作導師主持的科研項目(40%工作時間),完成全流程的科學計量數據分析與處理任務;
3.獨立承擔子課題和子任務(30%工作時間),根據用戶需求,設計技術方案并實施,撰寫分析報告。
|
1.自然科學領域專業(包含網絡分析、科學計量分析、統計學、數據挖掘等學科),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從事過大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工作,了解科學計量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術路徑,熟練使用科學計量研究常用的數據庫;
3.英文寫作、交流無障礙,進站前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高水平科研成果;
4.具備獨立思考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能夠自行設計數據實施方案、完成全流程的科學計量數據處理工作、撰寫數據分析報告;
5.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較強的合作精神、嚴謹的科研態度和較強的責任心。
|
2
|
院中心
|
知識技術研發中心
|
知識服務技術研發
|
科技評價與知識挖掘研究
|
2
|
袁軍鵬
|
010-62537995
yuanjp@mail.las.ac.cn
|
1.主要利用科學計量學、大數據有關技術開展基于科技文獻的科技評價與科研誠信與倫理治理政策研究;
2.開發新的科技評價指標體系和數據來源,探討如何挖掘文獻中蘊藏的完整信息并進行有關應用系統的算法和模型設計;
3.參與合作導師主持的科研項目研究,比如工程技術人才評價、專家社會關系影響、科研誠信與倫理治理政策等;
4.獨立承擔博士后基金等項目申報,參與國家及院相關項目申報工作。
|
1.情報學、科學計量學、文獻計量學、統計學、數據挖掘、信息系統管理等相關專業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具有較好的數學基礎和軟件開發能力,能獨立完成算法的設計和原型開發;
3.熟悉數據分析方法,了解常見科技文獻數據庫及計量學有關分析方法和工具;
4.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團隊意識。
|
3
|
院中心
|
知識技術研發中心
|
智能情報分析技術
|
語義理解與智能情報
|
1
|
樂小虬
|
010-82628382
lexq@mail.las.ac.cn
|
1.科技論文機器理解理論與方法研究;
2.人機協作智能情報分析關鍵技術研究;
3.參與合作導師科研項目的研究;
4.參與智能情報相關系統開發與平臺建設。
|
1.計算機、情報學、數據分析相關專業,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熟悉機器學習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自然語言處理、文本挖掘、知識圖譜構建、情報分析基本流程和處理技術;
3.熟悉主流軟件開發環境及編程語言,具有軟件系統開發經歷者優先;
4.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科研探索精神,具備較強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治學嚴謹。
|
4
|
院中心
|
知識技術研發中心
|
開放科學政策與法律咨詢服務
|
數據科學與數據政策
|
1
|
顧立平
|
gulp@mail.las.ac.cn
|
1.數據市場交易以及數據資產估值;
2.數據檢索、數據購買、數據交換;
3.數據科學應用于知識服務的實踐;
4.開放獲取、開放數據、開放科學; 5.數據館員以及圖書館事業發展。
|
1.熱愛圖書情報檔案出版事業,沒有學術不端行為;
2.具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學術訓練以及科研經驗;
3.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全職在站研究;
4.優先考慮以下專業:圖書館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與大眾傳媒學;
5.優先考慮:具有第二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或者熟悉開放科學政策、機構知識庫、開放獲取期刊、開放科研數據等。
|
5
|
院中心
|
信息系統部
|
科技文獻的智能挖掘技術方法研究
|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
|
2
|
張智雄
|
zhangzx@mail.las.ac.cn
|
參加在科技文獻知識人工智能引擎(SciAIEngine)課題組,開展基于大數據語料和深度學習的科技文獻挖掘技術方法研究。主要工作任務包括(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文獻智能挖掘大數據語料的研究、收集、整理、精煉和應用;
2.科技文獻智能挖掘的關鍵技術方法研究,如各層次語義內容自動標注(如字詞層面的命名實體識別,句子段落層的語步識別、概念句識別、引文句識別等)、大規模可信自動分類技術方法研究、深度聚類技術方法、自動推薦方法、語義索引技術方法等;
3.科技文獻知識人工智能引擎的優化完善;
4.科技文獻知識人工智能引擎的應用研究;
5.承擔課題組子課題,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推進項目合作,爭取高水平研究項目。
課題組相關情況可參閱 http://sciengine.las.ac.cn/
|
1.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合作精神;
2.計算機科學、計算語言學、信息系統管理、圖書館學情報學或相關專業領域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3.有較強的英文閱讀能力,能夠有效跟蹤和掌握國際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
4.有一定的科研訓練基礎,能夠較快適應研究工作,確定研究主題,找出有價值的重要研究問題,并理出合理的方法,解決相關科學問題;
5.有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研究工作;
6.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較強的合作意識。
|
6
|
院中心
|
信息系統部
|
科技監測評價的智能技術方法研究
|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
|
2
|
張智雄
|
zhangzx@mail.las.ac.cn
|
參加科技自動監測課題組,在現在科技自動監測平臺的基礎之上,開展基于科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科技監測與評價技術方法研究。主要工作任務包括(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1.開展高質量科技監測評價數據體系的構建;
2.進行科技監測、評估的技術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如科研機構、科研活動、研究進展、重大科技突破的監測評估,相關研究人員、科研機構、區域的競爭力監測、分析、評價等;
3.促進智能技術方法在科技監測評價中的有效應用;
4.優化和改進領域科技情報監測服務云平臺;
5.承擔課題組子課題,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推進項目合作,爭取高水平研究項目。
課題組相關情況可參閱 http://stmcloud.las.ac.cn/
|
1.情報學、計算機科學、計算語言學、信息系統管理、圖書館學等相關專業,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合作精神;
3.有較強的英文閱讀能力,能夠有效跟蹤和掌握國際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
4.有一定的科研訓練基礎,能夠較快適應研究工作,確定研究主題,找出有價值的重要研究問題,并理出合理的方法,解決相關科學問題;
5.有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研究工作;
6.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7
|
院中心
|
信息系統部
|
新型學術交流平臺研究與建設
|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
|
2
|
張智雄
|
zhangzx@mail.las.ac.cn
|
參加ChinaXiv課題組,在現有中國科學院科技預發布平臺的基礎之上,開展新型學術交流模式的研究和相關平臺的建設。主要工作任務包括(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當前國內外學術交流體系的重大變革性需求、新型學術交流模式、相關技術平臺和主要發展趨勢等;
2.研究當前國際上開放獲取、預印本交流、數據出版、開放出版、透明同行評審、開放評論等的主要業務模式和平臺支持技術;
3.對文獻情報機構參與新型學術交流的建設提出解決方案;
4.不斷優化改進諸如ChinaXiv等在內的新型學術交流的系統,研究建設我院型學術交流平臺;
5.承擔課題組子課題,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推進項目合作,爭取高水平研究項目。
課題組相關情況可參閱 http://chinaxiv.org/
|
1.情報學、計算機科學、計算語言學、信息系統管理、圖書館學等相關專業,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合作精神;
3.有較強的英文閱讀能力,能夠有效跟蹤和掌握國際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
4.有一定的科研訓練基礎,能夠較快適應研究工作,確定研究主題,找出有價值的重要研究問題,并理出合理的方法,解決相關科學問題;
5.有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研究工作;
6.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8
|
院中心
|
信息系統部
|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理論與方法研究
|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理論與方法研究
|
1
|
吳振新
|
010-82628382
wuzx@mail.las.ac.cn
|
1.研究數字資源內容長期保存技術架構,包括: 多類型數字資源內容組織與表示方法模型研究; 富媒體及語義豐富化的數字資源內容保存方法體系研究;
2.研發海量數字資源長期保存云服務與分布式計算平臺。
|
1.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數學等相關專業,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3.具有熟練的英文閱讀能力,持續跟蹤和掌握國際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
4.熟悉多類型數字資源內容組織以及展示模式;
5.熟悉Hadoop、Spark等開源平臺,熟悉Python、Java等編程技術;有實際開發、系統實現經驗者優先;
6.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9
|
院中心
|
信息系統部
|
大數據知識智能計算應用
|
大數據知識智能計算研究方向
|
2
|
吳振新
|
010-82628382
wuzx@mail.las.ac.cn
|
1.研究大數據技術方法與架構,包括:新型分布式大數據存儲架構設計與應用,大數據計算技術與方法模型;
2.知識抽取、數據標引、數據挖掘分析;
3.機器學習理論方法研究與應用,涵蓋深度學習模型構建;機器學習技術應用;
4.實施大數據知識圖譜構建;
5.研發基于大數據的情報分析計算平臺。
|
1.計算機、信息管理、情報學等相關專業,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與應用研發能力;
3.具有熟練的英文閱讀能力,持續跟蹤和掌握國際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
4.熟悉知識圖譜與相關知識圖譜構建應用相關工作;
5.熟悉Hadoop、Spark等開源平臺,熟悉TensorFlow等開源機器學習框架,熟悉Python、Java等編程技術;有實際開發、系統建模、系統實現經驗者優先;
6.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對數據有較強的理解,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10
|
院中心
|
情報研究部
|
情報研究
|
科技政策情報研究
|
1
|
劉細文
|
liuxw@mail.las.ac.cn
|
1.跟蹤和監測國際科技政策變革與調整,把握科技政策與措施的重大方向和發展趨勢;
2.綜合分析科技政策研究和評價的數據需求,設計支撐科技政策情報研究的數據結構與體系;
3.綜合梳理科技政策制訂的要素與框架模型,利用大數據方法建立政策情報研究框架;
4.研究科技激勵政策、人才政策、投入政策等問題。
|
1.科技史、科學學、情報學、技術創新管理等相關專業學科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對科技測度體系與指標有較好認識和理解,對文本分析、大數據分析的發展趨勢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3.全職在站研究,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4.具有獨立開展創新研究的能力;
5.有良好的中英文文字功底和溝通表達能力。
|
11
|
院中心
|
情報研究部
|
情報研究
|
科技創新與管理
|
2
|
劉細文 譚宗穎
|
liuxw@mail.las.ac.cn
010-82629046
tanzy@mail.las.ac.cn
|
1.開展科技創新的戰略情報研究,利用知識挖掘技術,綜合研究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及轉型的驅動關系;
2.針對學科領域和技術主題,開展知識挖掘和發展趨勢研究;
3.開展知識挖掘和技術預測的前沿技術及其應用探索研究;
4.開展大數據技術趨勢分析、學科領域和技術主題模型與方法的應用研究;
5.參與完成科研項目,設計方案,滿足用戶需求;
6.獨立設計并申請基金項目。
|
1.計算機、數據分析、技術創新管理等相關專業學科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對知識挖掘、技術預測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對文本分析、大數據分析的發展趨勢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3.全職在站研究,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4.具有獨立開展創新研究的能力;
5.有良好的中英文文字功底和溝通表達能力。
|
12
|
院中心
|
情報研究部
|
情報研究
|
科技情報研究
|
2
|
劉細文 譚宗穎
|
liuxw@mail.las.ac.cn
010-82629046
tanzy@mail.las.ac.cn
|
1.開展科技領域的戰略情報研究,重點關注學科交叉領域發展趨勢與學科影響;
2.開展相關科技領域的監測與情報分析,利用大數據和智能技術建立學科領域的情報認知模型,研究分析顛覆性技術的影響與動力機制;
3.面向中科院重大科研領域與方向,開展支持科研項目決策和技術轉移轉化的重大科技情報研究;
4.跟蹤學科、技術、產業發展趨勢,組織開展學科戰略、產業技術發展的競爭情報研究;
5.參與完成科研項目,設計方案,滿足用戶需求;
6.獨立設計并申請基金項目。
|
1.具有理工科背景,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了解和具備相關科技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科研或技術管理經驗;
3.全職在站研究,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4.具有獨立開展創新研究的能力;
5.有良好的中英文文字功底和溝通表達能力。
|
13
|
院中心
|
文獻服務部
|
數字文獻服務
|
數字學術服務研究
|
1
|
劉細文
|
liuxw@mail.las.ac.cn
|
1.跟蹤數字學術發展趨勢,研究數字化信息服務科技創新活動的影響,開展數字學術服務基礎理論研究;
2.研究科技創新的數字學術服務需求,開展面向科研一線的數字學術服務內容、方法和工具體系的設計;
3.研究專業圖書館參與數字學術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模式,策劃數字化學術信息交流活動;
4.參與相關研究課題的申報與執行;
5.參與數字學術服務。
|
1.圖書館學、情報學、管理學等專業,具有數字人文或數字學術學科背景優先,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身體健康;
2.具有學術機構工作和研究工作經歷,熟練理解科研流程和規范,有可視化分析工具、文本挖掘工具等學術研究過程相關軟件應用經驗;
3.具有較強外語能力,學術寫作能力較好;
4.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14
|
院中心
|
咨詢服務部
|
科研學術信息素養教育研究
|
科研學術信息素養教育研究
|
1
|
初景利趙亞娟
|
chujl@mail.las.ac.cn
010-62539197
zhaoyj@mail.las.ac.cn
|
1.面對當前科技創新模式與科研范式變革,研究科研學術信息素養內涵與外延,研制適應新科研環境與范式變化的科研學術信息素養的理論與方法、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工具體系、授課模式及對科研學術信息素養課程的評價機制;
2.跟蹤國內外科研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動態和創新舉措,并進行適應中國科技創新特點的改造;
3.開展面向研究所科研一線的信息素養教育培訓體系和課程體系的設計;
4.協助完成相關研究課題。
|
1.圖書館學、情報學或者理工科科研經歷,,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從事過信息素養教育研究或實踐,對科研信息素養教育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對科學研究流程有較為全面的認知;
3.具有較好的學術研究經歷,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4.具有良好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獨立開展創新性研究的能力。
|
15
|
院中心
|
咨詢服務部
|
知識產權與產業情報研究
|
知識產權與產業情報研究
|
2
|
趙亞娟
|
010-62539197
zhaoyj@mail.las.ac.cn
|
1.開展高質量的知識產權與產業情報研究,形成理論、方法、規范或工具。可以選擇聚焦以下問題:標準必要專利、技術融合理論與方法、國際訴訟典與情報支撐、國家創新體系中的知識產權情報;技術貿易與知識產權;重大項目全過程知識產權情報;TRIZ理論與知識產權布局;科技競爭力與知識產權表征指標;多源數據情報支撐科技決策;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專利情報中的應用方法;技術功效方法研究;知識產權與產業情報知識組織研究;
2.參與合作導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承擔子課題和子任務,開展調研、數據采集與清洗;
3.參與團隊監測工作,每月提交國內外知識產權智庫研究最新監測結果;
4.參與和組織團隊學習,參與知識產權團隊相關工作。
|
1.理工科、知識產權法或經濟學領域專業,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理工科背景者具有知識產權相關研究經歷,對知識產權數據或技術創新等相關領域有較深入認識。法學或經濟學背景,有數據分析工作經驗,掌握1-2個數據分析工具;
3.對知識產權情報研究感興趣,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能夠獨立開展問題分解、方案制定、研究實施和報告撰寫工作;
4.具備優秀的文字表達能力,具備優秀的英語閱讀、寫作與交流能力;
5.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16
|
院中心
|
資源建設部
|
開放科學與開放資源
|
知識共享與知識利用機制研究
|
1
|
黃金霞
|
010-82627374
huangjx@mail.las.ac.cn
|
1.深入了解國際開放科學發展,結合我國科創要求,研究我國開放科學發展場景、路徑;重點研究開放科學中知識共享與知識利用機制研究;
2.參與構建開放信息資源內容分析方法,包括我國科技政策內容的分析模型,參與政策內容分析工具和數據庫構建工作;
3.每年與合作導師完成1-2篇高水平期刊論文。
|
1.理工科學術背景或圖情領域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比較熟悉圖書館資源建設、數據產品研發工作;
3.曾有數據模型構建研究經歷或數學理論功底較好的人員,優先考慮;
4.能夠有效跟蹤和掌握國際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博士攻讀期間發表2篇核心期刊論文或1篇英文論文;
5.全職在站進行研究。
|
17
|
成都中心
|
|
科技戰略情報研究
|
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理論方法與應用
|
1
|
張志強
|
028-85238016
zhangzq@clas.ac.cn
|
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理論方法與應用。 基于大數據,開展科學計量、情報挖掘與技術預測等理論、方法及實踐應用研究。重點涉及:
1.多源數據集成和規范方法。研究海量異構多源信息融合的機制與機理,探尋多源信息融合的本質與規律,以及多元關系融合分析的方法;
2.大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海量異構數據的基本統計方法、高維數據降維分析等;
3.面向大數據的數據挖掘與文本挖掘方法。大數據(含數據與實體描述、聯機分析、聚類關聯規則等)的時空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含分類、聚類、關聯規則、機器學習等)、圖模型分析與挖掘、文本挖掘(含自然語言處理、分類、聚類、關聯分析、可視化等)、觀點挖掘與話題演化分析(含自然語言處理、分類、基于情感或特征分析、比較關系抽取等);
4.預測分析。通過大數據的時間序列分析、多元統計分析(含分類、多因子分析、仿真模型等),建立預測模型,形成決策咨詢的支撐。
|
1.情報學、計算機、管理科學工程、科技規劃及相關學科專業;
2.具有博士學位,近3年內畢業,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18
|
成都中心
|
|
科技戰略情報研究
|
學科信息學與領域知識發現與應用研究
|
1
|
張志強
|
028-85238016
zhangzq@clas.ac.cn
|
學科信息學與領域知識發現與應用研究。學科信息學是指學科領域在科研創新中應用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的技術、手段與方法,進行科學數據收集、存儲、處理、再分析、可視化和知識發現,從而創造新知識、發現新方法、提供學科戰略決策咨詢的交叉性學科。學科信息學是對專門學科信息學的總結與概括,是專門學科信息學概念的一般泛化和普適應用,可用以歸納專門學科信息學的一般特征、理論思路、研究方法、應用實踐規律等。可以說,學科信息學的本質是學科研究的全面信息化和數據化,是信息科學和數據科學在特定學科領域研究中的內生化應用。學科信息學是基于學科數據的、用于科學研究發現活動的一般性規律的科學,重點突出了對學科信息、數據的計量分析與挖掘分析。在學科信息學的理念下,重點開展學科領域的專門信息學與知識發現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以及開展一般學科信息學、政策信息學、專利信息學等與有關可以知識發現相關的新型信息學的研究與應用。
|
1.情報學、計算機、管理科學工程、科技規劃及相關學科專業;
2.具有博士學位,近3年內畢業,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3.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19
|
成都中心
|
|
科技戰略情報研究
|
科學學及科技政策的創新研究與應用
|
1
|
張志強
|
028-85238016
zhangzq@clas.ac.cn
|
科學學及科技政策的創新研究與應用。基于科學文獻、知識產權、科技獎項、科學研究數據等各類科學大數據,基于大數據計算與社會網絡分析的理論與方法,研究與揭示現代科學誕生以來科學與技術創新發展的歷史規律與特點趨勢,為相關科技政策(科研資助,科技人才評價,國家獎勵制度,團隊建設等)的研究與完善提供大數據分析的結論與認識支撐,發展科技政策的新理論與新認識。
|
1.情報學、計算機、管理科學工程、科技規劃及相關學科專業;
2.具有博士學位,近3年內畢業,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3.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20
|
成都中心
|
|
科技戰略情報研究
|
創新戰略與創新政策理論方法研究與應用
|
1
|
張志強
|
028-85238016
zhangzq@clas.ac.cn
|
創新戰略與創新政策的理論方法研究與應用。面對全球科技與產業變革發展的大趨勢,面對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范式不斷涌現的新形勢 ,隨著開放科學、開放獲取、開放創新、競爭合作的新創新范式等的深入發展,圍繞國家、政府、企業、研發機構等多類型主體的競爭合作發展面臨的問題,開展科學大數據與經濟社會大數據的融合研究,開展寬領域創新戰略與創新政策、開放創新與競爭發展的理論方法研究與應用。 可以圍繞上述方面選擇開展研究,通過研究形成基金項目研究課題設計,同時參與單位的相關的科學計量、科技評價、科技政策、創新戰略與政策等的研究課題的工作。
|
1.情報學、計算機、管理科學工程、科技規劃及相關學科專業;
2.具有博士學位,近3年內畢業,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3.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21
|
成都中心
|
|
知識資源平臺建設
|
知識挖掘理論與技術
|
1
|
曲建升
|
qujs@clas.ac.cn
|
1.開展面向科技文獻和科學數據等多源異構大數據的知識發現與知識挖掘基礎理論研究;
2.開展集成化資源融合、語義化數據組織、智能化信息檢索、平臺化知識發現等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3.開展面向智能情報分析的知識資源相關平臺和工具研發,構建技術聚合、應用集成、系統開放和信息交互的數字知識資源環境;
4.協助完成相關研究課題。
|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圖書情報、數據挖掘與智能決策等相關專業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具有熟練的英文閱讀能力和情報分析能力,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較強的研究創新能力和課題組織能力;
3.具備數據挖掘和自然語言處理的相關技能,有大數據分析或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領域相關研究背景,熟練掌握常用的機器學習算法及應用場景;
4.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編程基礎,能夠熟練使用編程語言(包括Python、R、Java或Scala等),能獨立完成數據分析及情報產品研發等工作;
5.具備信息檢索、大數據分析平臺的使用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經驗或基礎,對大數據分析方向有濃厚興趣;
6.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22
|
成都中心
|
|
科技政策研究
|
科學研究組織范式
|
1
|
曲建升
|
qujs@clas.ac.cn
|
1.開展科學研究組織范式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2.開展開放科學時代新型科學范式的組織機制研究;
3.開展新型科學范式的技術/政策需求研究及其融合方案設計;
4.協助完成相關研究課題。
|
1.科技政策、創新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情報學等相關專業學習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從事過科技政策分析、科學研究組織范式相關研究,熟練使用政策領域常用定量分析方法與工具;
3.具有良好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獨立開展創新性研究的能力;
4.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23
|
成都中心
|
戰略情報部
|
科技文獻計量分析
|
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新方法
|
1
|
陳云偉
|
028-85220186
chenyw@clas.ac.cn
|
開展大數據密集型科學新范式下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的新理論與新方法。
1.在理論探索的基礎上提出新型計量與評價方法、算法或模型,以及用于科學結構研究的新型混合社團劃分方法;
2.在情報研究課題中開展對新方法和新算法的實踐應用,檢驗應用效果,對算法或模型等進行優化;
3.基于研發的新算法和模型開發適用于大數據分析的計量分析工具。
|
1.計算機科學技術、應用數學、信息管理、情報學、科學計量學或相關專業,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對論文、專利等數據庫和分析平臺有較為熟練的掌握和實踐經歷;
3.熟練運用常用統計分析方法與工具,具有一定的Java、Python或R等的運用基礎;
4.熟悉Excel函數公式及Excel處理數據抽取及分析的能力;
5.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具備較強的中文寫作能力,良好的英文寫作與聽說能力。
6.對情報研究工作有一定了解,能夠全職在站研究,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認真積極的工作態度,協調溝通能力強。
|
24
|
成都中心
|
戰略情報部
|
專利信息分析方法研究
|
知識產權情報研究
|
1
|
張嫻
|
028-85229796
zhangx@clas.ac.cn
|
1.利用專利計量學、數據挖掘有關技術開展基于專利文獻的技術預測與創新評價研究;
2.探索專利與科技、產業數據的多元關聯關系,開發新的專利與技術轉移評價指標和數據來源,改進技術創新及轉移轉化的定量化分析及評價方法,開展相關方法模型及應用研究;
3.參與完成合作導師科研項目的研究;
4.獨立承擔博士后基金等項目申報,參與國家及中科院相關項目申報工作。
|
1.數據分析相關專業(文獻計量學、統計學、數據挖掘、技術經濟管理及評價等),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熟悉專利分析方法,了解常用專利數據庫及計量學有關分析方法和工具,具有相關應用實踐;
3.英文寫作、交流無障礙,進站前發表過2篇(包含錄用)以上SCI論文(與定量數據分析相關,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4.具備獨立思考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能夠自行設計數據分析研究實施方案、完成全流程的專利數據分析處理、撰寫數據分析報告;
5.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
25
|
武漢中心
|
戰略情報中心
|
戰略情報研究
|
生物安全領域戰略情報研究
|
1
|
劉清
|
027-87198109
liuqing@mail.whlib.ac.cn
|
1.開展科技領域情報監測和分析;
2.開展面向國家和我院重大科技決策和重要科研活動的情報研究;
3.開展數據挖掘、可視分析等情報研究方法和技術研究;
4.開展科研決策支撐體系與評價研究;
5.獨立承擔子課題和子任務,參與國家和院相關項目申報。
|
1.有情報學、科學計量學、文獻計量學、統計學、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心健康;
2.能分析和理解所從事專業領域的前沿性重大問題,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過2篇以上研究論文;
3.英語六級以上水平,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開展科研和國際交流,具有海外研究背景的優先;
4.具有較好的寫作水平,良好的組織協調與溝通能力、較強的開拓創新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
5.有承擔過國家級、省部級相關科研課題經歷者優先考慮;
6.具備熟練檢索、挖掘專業科技信息的技能和經驗;
7.全職在站研究。
|
26
|
武漢中心
|
戰略情報中心
|
戰略情報研究
|
材料領域戰略情報研究
|
1
|
劉清
|
027-87198109
liuqing@mail.whlib.ac.cn
|
1.重點圍繞材料領域及其細分方向,開展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等方法、理論和實踐研究;
2.重點圍繞材料領域及其細分方向,搭建專題數據資源庫,研究分析相應產業創新價值鏈,對關鍵環節與要素涉及的國內外數據資源進行搜集、整理、規范、標引、存儲、呈現。
|
1.有理工科學術背景或圖情相關專業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身體健康;
2.熟悉數據管理、信息處理、數據分析的流程和基本技術方法,參加過科學數據相關項目;
3.全職在職研究。
|
27
|
武漢中心
|
戰略情報中心
|
戰略情報研究
|
能源領域戰略情報研究
|
1
|
劉清
|
027-87198109
liuqing@mail.whlib.ac.cn
|
開展基于學術大數據的專業領域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研究,識別實體抽取關系,挖掘建立多源數據之間的語義關聯,強調領域的知識深度,支撐科研畫像、科技評價、知識推理、智能推薦、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等面向多樣化科研決策場景的服務。
|
1.情報學、數據挖掘、計算機科學等專業背景,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有過知識圖譜構建開發經驗者優先,在深度學習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熟練運用及掌握至少一種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 Pytorch, Keras, Mxnet等;
3.具備優秀的英語閱讀與理解能力;
4.具備獨立思考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5.全職在站研究。
|
28
|
武漢中心
|
區域與產業情報中心
|
產業技術與產業大數據研究
|
產業技術與產業大數據研究
|
2
|
鐘永恒
|
027-87199657
zyh@mail.whlib.ac.cn
|
1.跟蹤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科技創新政策、戰略及重大項目、學科發展方向,掌握最新國際科技發展動態;
2.開展產業經濟、開展產業創新競爭力、產業規劃等研究;
3.開展產業科技大數據、知識產權等研究;
4.開展與知識管理、知識服務、知識產權等相關交叉領域研究。
|
1.圖書館學情報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系統管理、經濟學、管理學或者相關理工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具有產業技術研究的相關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
3.具有較好的學術研究經歷,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熟練掌握科研的流程和想方法;
4.熟練掌握至少一名外語,有較強外文讀寫能力,能夠跟蹤國際發展態勢;
5.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寫作能力;
6.全職在站進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責任心。
|
29
|
武漢中心
|
戰略情報中心
|
科研政策與標準化情報方法研究
|
科研政策與標準化情報方法研究
|
2
|
魏鳳
|
027-87199180
weif@mail.whlib.ac.cn
|
開展科研政策與標準化情報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包括(但不限于):
1.科技政策信息管理、分析與評價方法研究;
2.標準與科技政策關系及揭示方法研究;
3.科技成果及轉化競爭力評價研究;
4.科研決策支撐體系與評價研究;
5.標準與科技成果轉化的戰略研究;
6.與信息管理、知識挖掘、評估評價等相關或交叉領域的研究。
|
1.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管理、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具有博士學位,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
2.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合作精神;
3.有較強的英文閱讀能力,能夠有效跟蹤和掌握國際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
4.有一定的科研訓練基礎,能夠較快適應研究工作,確定研究主題,找出有價值的重要研究問題,并理出合理的方法,解決相關科學問題;
5.有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研究工作;
6.全職在站進行研究。
|